甯氏家园   

  返回首页

南朝安京故郡县遗址考[2003.5]

  

首页  >> 地理人文 历史考古  

  

  南朝安京故郡县遗址考[2003.5]




    “小董镇水尾村发现千年古城县城!”
     消息传出,轰动小董,社会哗然。信者谓其有,疑者道其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疑派谓:故城墙基荡然无存,证据不足。但笔者认为, 有充分证据,证实安京故郡县城遗址就在小董水尾村。理由如下:
    1、史书作证。史载,安京郡县与安州同在南朝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设置,明初废县,1375年其地并入钦州后,迷失达600余年,今人不知其详细故址。《钦州年鉴95》称安京郡县治在安京县城内(治所在今小董镇北古窦岭南),明《钦州志》则认为:“罗浮山在西北九十里新立乡,发脉自铜鱼山。。形类惠州罗浮山,因名。旧名安京山,隋置安京县,因此得名,俗呼麓撒山。”笔者考证,小董镇水尾村恰好位于钦州西北、古窦岭南小董镇北九十里之新立乡,古安京郡县坐北向南,背靠麓撒山安京山,此二山正好是铜鱼山之出脉,即今水尾村后的罗伞岭、尖岭。尖岭东有皇岭,有“将军山”之称,与安京暗合,罗伞即麓撒讹音。据民国《钦州志》载:唐谏议大夫宁原悌从叔宁纯,与父宣曾往广惠(今惠州)间,及归见安京山,惊叹此地即罗浮形势也,大书易安京山为罗浮山于石上,石下有如和题是也。宁纯字如和。历经千年沧桑,这摩崖石刻如尚存,当属钦州最古的摩崖石刻了,笔者世居罗浮山(今尖岭脚),千百年来民间未闻有此罗浮石刻,未知何故?又史载唐时安京县北十里置如和县,故城在钦境,据小董中学方青老师说,其家乡长滩上堡村尚有古城遗址,恐为如和县故城,可作安京故城佐证。
    2、出土文物为凭。解放初,水尾村面有东西走向一字笔直且塘塘相连的7、8口鱼塘,总长200米,深2--3米,村后尚有一鱼塘,3个深水窝,也在东西一线上,据《翟氏族谱》载,翟氏祖先1573年到水尾村定居时,已有此7、8 口水塘,推测此鱼塘即水尾先民隔护城河为鱼塘所致。另水尾村东北均有营盘,70年前北营出土铜鼓一面。还出土四耳罐、古墨盘[上左图]、宋明古币、厚青砖、青红砖俯拾皆是。水尾村民挖墙基建房,曾发现古城墙。至今村前尚有马道、马道桥遗址。
    3、唐诗指迷津。唐启望先生在《唐代在钦三位著名人物》一文中提到,晚唐将军诗人高骈在唐宣宗时,自安南平南诏之乱,月夜乘舟从古窦岭江直抵安京县,乘兴赋七绝一首《安京别墅》(安京有罗浮山):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带月长江好归去,罗浮山下碧桃春。
    史载,高骈十年征讨而凯旋,月夜过罗浮古渡(今板城江长滩江清浊二水合流处),船抵水尾那浪古圩船闸墩,弃舟登岸入安京别墅新立乡谚云:“船抵船闸墩,船再不能上。”这船闸墩恐即当年的码头了。另一说罗浮山即今之古窦岭(铜鱼山),钦北冯敏昌有《小罗浮草堂诗抄》,他曾在古窦岭石室读过书,其书室便取名“小罗浮草堂”,并在岭之西南创立鱼山学社,即今铜鱼书院落前身。据宁氏族谱载:改安州为钦州的历史风云人物钦州州官宁猛力之墓就葬在铜鱼山六伞麓里。
    综上所述,南朝安京郡县遗址当在水尾村。因手头资料有限,敬请方家斧正。

    作者: 廖业岚 杨忠沛 翟才芳

     与廖业岚老师聊小董考古,发现廖老师的细致、认真及执着,随他的一句一言,感受到小董的沧桑变化,在不经意间享受了迷离历史的另一段传奇,它又是那么吸引人,也许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很想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带几个伙伴一起, 也去考古考古,摸索一下罗浮石刻,体会一下古城的新旧变化。----班正贤
   


   







版权所有 (c)  2003  钦州小董信息港   

发言:宁开鑫 日期:2004/1/28 19:15:09


回应留言
姓名:
电子邮箱:
标题:
内容:
防恶意留言验证:   第三届中华甯氏恳亲大会2010年10月在哪里召开?
  请输入“海南”或“Hainan”(英文或繁体系统用户)
    

名捕网 制作维护
广东·深圳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