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姓为何这么少
我是一个浙江温州乐清的宁姓人,在本地区鹤我拥有同样的姓的人几乎为零.希望比较了解宁氏主谱的人帮我看一下本地区的宁氏到底归于哪支?几时才到江浙一带?望有识之士尽快回我,万分感谢!!!!!!!
我知道宁氏最早的历史上的任务氏一个叫宁越的人(见六国论)
发言: 宁海 日期:2004/4/24 12:30:14
|
|
呜呼!
宁海你好.我也想考究这个问题.听说宁氏曾经是个很昌盛的族人.后来经历三次灭族,宁氏人为了避难就迁到边远的山区或隐姓埋名。
“举棋不定”这个词来源于我们宁氏故事,可以看出一些原因来。其它的各样的传说还未考证,但大多数都是避难.http://www.ningcn.com/list.asp?id=386
姓李为什么多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盛唐时很多人改姓“李”。最根本原因是李氏处于经济,文化特别繁荣的地区。在人口基数多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促进人口的增长。而且“李唐”有几代的皇帝?经历多久?
我们宁氏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很自然人口就少。
但不管是“甯”或“宁”,都是来源于同一个祖宗!“天下没二宁”
甯志强有比较全面的资料研究,“浙江温州乐清”的宁家人到底归哪支他应该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宁海是否可以全面了解下你哪里的宁家,看有没有“族谱”和问下些老一辈的宁家人。
发言: 宁星 日期: 2004/4/25 16:57:38
|
|
哪三次灭族?
哪三次灭族?愿闻其详。
发言: 宁洪 日期: 2004/6/1 21:54:17
|
|
人虽少, 但势力不小!团结就是力量
人虽少, 但势力不小!
发言: 宁剑锋 日期: 2004/12/11 18:56:02
|
|
我是云南人
我是云南陆良人,我们老家听说是从福建来的。听爷爷说,我的曾祖父为了避难(民国时期)而来的,云南宣威有很多宁姓人氏,是我曾曾祖父兄弟几个分开后到那里的。
呵呵,具体家族史我就不太清楚了。
发言: 宁永刚 日期: 2005/11/16 15:01:43
|
|
我是贵州人
我们宁家人少,是因为我们宁家人一贯支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作为宁氏家族中的一员,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你是否有同感????
发言: 宁乙福 日期: 2006/1/13 11:30:03
|
|
要知道中国有4000多个姓啊!
宁氏还算在前头的吧!
|
|
我们都是同祖同宗的兄弟
我们江西新余有500宁氏家族成员,现在已和江西吉安永丰家族兄弟共同寻根,希望我们这个宁氏家族的大家庭可以一起相聚,我相信我们宁氏家族会辉煌腾达!
发言: 宁爱民 日期: 2010/11/14 20:47:52
|
|
我老家山东蓬莱登州府
我老爸范国 我爷爷范殿
发言: 宁海瑞 日期: 2010/12/9 15:26:50
|
|
甯这个字都没有几个人认识;
出门了;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真让人生气;;我们要争气啊;争取我们甯家人出一个国家主席就好了
发言: 甯小辉 日期: 2011/1/1 11:11:15
|
|
寻找宁家人
以前,我一直以为,在我们那有宁家人,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啊。呵呵真是,开心啊,希望多认识些我们宁家人
发言: 宁存北 日期: 2012/12/29 14:17:09
|
|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
我是广西灵山县宁氏人偶然看到宁氏宗亲网的,天下宁氏一家人,以后互相关照。
发言: 宁刚凤 日期: 2013/1/20 1:13:20
|
|
湖南永州
现在宁氏家人 分布全国各地啊
发言: 宁杰 日期: 2013/2/15 23:34:09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河间宁氏:明朝初年,山西省洪洞县【宁氏亲兄弟四人---江、河、湖、海】,自大槐树下老鸹窝村(被捆绑押送---“解手”一词源于此),迁民至京南河间府,现住河北省河间市留古寺镇宁家庄,在此繁衍生息约20代。期间有一部分人(包括分支),分别迁居山东、辽宁、或其他村庄,“文革”前期曾到此来续【宁氏族谱】。可惜总谱在“动乱-破四旧”中被烧掉,现仅存极少部分分支家谱。 20130408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宗】【族】 同 【姓】【裔】【家】【亲】
同【宁】就是“源”(根由来源); 同【氏】就是“媛”(相近牵连); 同【宗】就是“原”(最初开始); 同【族】就是“元”(第一初始); @@同:(如同相同 没有差异) 同【姓】就是“缘”(因由因为); 同【裔】就是“圆”(距离相等); 同【家】就是“园”(本家园地); 同【亲】就是“援”(帮忙援助)。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宗亲会、宁氏全球宗亲网的各位亲人:您好!
我是河北省河间市宁家庄的宁氏中国人。初登此网,倍感亲切。感谢你们为宁氏宗亲之间-互相了解、联系、沟通、相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与宁氏宗亲,谨对你们所做重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浏览网页,觉得尚可改进。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首先,请您搜索《老部队战友情》网页。【郑重声明:顺便看看帖子也欢迎】---该网页最大的好处在于:便于-发帖、回复、修改、删除、管理、控制、等等。 这是我目前所见过的最容易操作、最顺捷使用的网页。恭请宗亲会中的网管高手,对此进行研究考量,【参照该网页、设置留言簿】。
此建议;请斟酌。谢谢了!! 您的宗亲: ningjianzhu 20130409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起源-姓氏源】
【1、上古周朝时,得姓于距今约3000年的卫武子--宁俞。】
【2、来源于封地】《元和姓纂》记载:宁氏之始祖--季亹,食采于宁邑;其后裔便以封地名为姓。
【3、来源于谥号】《急 就 篇》纪述:秦襄公曾孙秦宪公,谥号--宁公;其支庶因以为姓。
【4、由其他民族改姓而来】据《李朝实录》《百家姓考略》:满、蒙等民族姓氏从汉族习俗;宁尔佳氏、宁古塔氏、富察氏、章佳氏,改单字姓氏;而且最多最早使用的就是宁姓。
有人说:“天下无二宁”。我的理解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宁”。【此乃一家之言】---见仁见智,暂勿褒斥。---天气挺好;晒晒心情-会更好!
君不见:襄阳人在南阳市诸葛亮草庐提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之所以:宁姓人无须分彼此;皆因为:同是地球人,同住地球村。
简言之: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毋庸赘述,【他们统统都是黄帝之裔】!!(借用-国奠黄帝陵祭文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您有异议吗?)
请众位宗亲海涵:容我画蛇添足-再跩个文【恍然大悟烺,关键是个恍;等您悟出来,那才真叫爽】。 20130410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起源-封地说】【网传《宁氏世系》概略】
1、自远古-伏羲帝与女娲帝-至-黄帝,为直系第78代帝。 黄帝本名“公孙轩辕”。因为生于轩辕,故称“轩辕氏”。轩辕隶属“有熊国”,亦称“有熊氏”。其在姬水生长成人,故有“姬”姓。
2、距今约5000年时,黄帝职代炎帝。合力擒蚩尤而诛之,遂成天下共主。诸侯尊为天子。因有土德(黄土、黄河)之瑞,故称“黄帝”。炎、黄两个氏族部落合,即古史中传说的--“华夏”。其所创历数,后人俗称为“黄历”。同时还发明了文字,制做了衣裳等等。
3、从黄帝计始、其次子-玄嚣(青阳)、至周文王姬昌,直系延续大约30世。 国内现存《黄帝世系表》,历经-原始社会,至夏、商封建社会,各帝延续、名列排序-记述清晰。另有诸多《家族世系》古本-及《家谱》佐证。
4、周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其父姬昌为“周文王”。周文王的第八子“卫康叔”,与周武王是同母弟兄。周武王分封其于-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 卫康叔的第八世孙-姬和,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其子季亹食采于-宁邑(今河南修武、获嘉)。
5、【季亹的后裔以其封地为姓】。最早见于史籍的“宁”姓,是距今约3000年的【宁俞】,即-“武子俞”。他是季亹的第五子(卫文公、卫成公时的大夫),尊【季亹-为宁氏之始祖】。季亹墓现存获嘉、修武一带的史庄镇李村。
6、据网友提示:黄帝直系后裔-现在约有300个姓氏。 20130413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起源-谥号说】【网传《秦氏世系》概略】
1、黄帝将帝位传给嫡孙-高阳(黄帝的长子-昌意之子,即:颛顼帝)。颛顼帝有“嬴”姓后裔-嬴非子;等。
2、西周孝王(姬辟方),于公元前891年,封嬴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县东北)。始建秦-改“秦非子”,为秦第一世诸侯。自此-至-秦始皇(嬴政),共约36世。
3、秦第六世-秦襄公,改国号为“秦国”(区别于诸侯国),为秦国国君。
4、秦襄公曾孙-秦宪公,于公元前715年(10岁),继国君位。在位12年,莫名死亡。谥号【宁公】。 部分史籍记载为【秦宁公】。其三个儿子及支庶因以为【宁】姓。
5、宁邑---【宁氏之始祖-季亹】的第二子“宁跪”(即-“文仲跪”、卫国大夫),被放逐秦。其子孙与陕西之“宁”姓相融合;故有【宁秦是一家】之说---【都是黄帝直系后裔】。
6、提请宗亲及网友注意:A、原文出处及典源--请您细查网文;B、多种资料选其一--请您权作参考;C、众说各异皆有据--请您秉持客观; D、其内容如何考证--请您谨思慎断。 其他网文皆同。 201304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