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宁长占:为修订家谱 行10万公里“寻亲”20载
营口一男子为修订家谱 行10万公里“寻亲”20载
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 查看新闻部落
2005-01-04 05:18:59 来源: 东北新闻网
行程10多万公里,现年61岁的营口退休干部宁长占已投身家谱修订工作20年。
据宁长占介绍,1984年,国家档案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他就是在这个通知精神的鼓舞下,开始行动的。他从此投入宁氏族源、祖源的考证和续修家谱工作。
20年来,他靠自己微薄的工资,不顾身体多病,奔走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南抵琼州、北达黑水、东临大海、西探云贵和黄土高原,横穿中原,贯通陇海,行程十多万公里,到达20多个省市,自费十多万元。
为了寻找证据,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长春等城市以及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等20多家图书馆查阅了数千份资料,拜访了全国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先后考察了辽南宁氏古墓、山东平度、蓬莱宁氏宋代、汉代古墓遗址并考察了宁氏始祖康叔陵墓,宁长占说,该陵墓碑文显示康叔与周武王为同母所生。
据宁长占介绍,宁氏族谱有400多年的“断档”,断档的主要原因是400年间宁氏家族没有人续写家谱。通过这次考察,宁长占了解到,辽南宁氏祖先清初来自“小云南”。关于“小云南”到底在哪里,目前史学界存在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宁长占告诉记者,他的考证是先从溯源(上考)开始,沿着祖先迁徙足迹,三次出访,先后考察了历代宁氏祖居地:山东、山西、云南、河南、贵州等地。随后,为了寻找后裔失散人员,属于“乡下考”,宁长占先后与东北的26个市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分发“寻找宁氏宗亲启事”。
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宁长占大致理清了辽南宁氏族源、祖源的来龙去脉,为重修辽南宁氏族谱打下了坚实基础,得到了有关省市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同。目前,宁长占已经完成了13万字的族谱文字工作。(辽沈晚报安利)
发言: 甯卫国 日期:2005/2/12 13:49:12
|
|
谢谢!
卫国兄弟,我已经收到你的邮件,谢谢!
发言: 甯志强 日期: 2005/2/24 18:57:19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河间宁氏:明朝初年,山西省洪洞县【宁氏亲兄弟四人---江、河、湖、海】,自大槐树下老鸹窝村(被捆绑押送---“解手”一词源于此),迁民至京南河间府,现住河北省河间市留古寺镇宁家庄,在此繁衍生息约20代。期间有一部分人(包括分支),分别迁居山东、辽宁、或其他村庄,“文革”前期曾到此来续【宁氏族谱】。可惜总谱在“动乱-破四旧”中被烧掉,现仅存极少部分分支家谱。 20130408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宗亲会、宁氏全球宗亲网的各位亲人:您好!
我是河北省河间市宁家庄的宁氏中国人。初登此网,倍感亲切。感谢你们为宁氏宗亲之间-互相了解、联系、沟通、相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与宁氏宗亲,谨对你们所做重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浏览网页,觉得尚可改进。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首先,请您搜索《老部队战友情》网页。【郑重声明:顺便看看帖子也欢迎】---该网页最大的好处在于:便于-发帖、回复、修改、删除、管理、控制、等等。 这是我目前所见过的最容易操作、最顺捷使用的网页。恭请宗亲会中的网管高手,对此进行研究考量,【参照该网页、设置留言簿】。
此建议;请斟酌。谢谢了!! 您的宗亲: ningjianzhu 20130409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宗】【族】 同 【姓】【裔】【家】【亲】
同【宁】就是“源”(根由来源); 同【氏】就是“媛”(相近牵连); 同【宗】就是“原”(最初开始); 同【族】就是“元”(第一初始); @@同:(如同相同 没有差异) 同【姓】就是“缘”(因由因为); 同【裔】就是“圆”(距离相等); 同【家】就是“园”(本家园地); 同【亲】就是“援”(帮忙援助)。
|
|
【宁氏起源-留言簿】
【宁氏起源-姓氏源】
【1、上古周朝时,得姓于距今约3000年的卫武公--宁俞。】
【2、来源于封地】《元和姓纂》记载:宁氏之始祖--季亹,食采于宁邑;其后裔便以封地名为姓。
【3、来源于谥号】《急 就 篇》纪述:秦襄公曾孙秦宪公,谥号--宁公;其支庶因以为姓。
【4、由其他民族改姓而来】据《李朝实录》《百家姓考略》:满、蒙等民族姓氏从汉族习俗;宁尔佳氏、宁古塔氏、富察氏、章佳氏,改单字姓氏;而且最多最早使用的就是宁姓。
有人说:“天下无二宁”。我的理解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宁”。【此乃一家之言】---见仁见智,暂勿褒斥。---天气挺好;晒晒心情-会更好!
君不见:襄阳人在南阳市诸葛亮草庐提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之所以:宁姓人无须分彼此;皆因为:同是地球人,同住地球村。
简言之: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毋庸赘述,【他们统统都是黄帝之裔】!!(借用-国奠黄帝陵祭文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您有异议吗?)
请众位宗亲海涵:容我画蛇添足-再跩个文【恍然大悟烺,关键是个恍;等您悟出来,那才真叫爽】。 201304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