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甯蔚华
2008年清明节,是国家加列传统节假日的首个祭祀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举措。中华甯氏先行一步,走在了最前面,于3月30日来到祖根地——河南省获嘉县的始祖墓茔,举行了空前隆重的“首届寻根祭祖大典”。
就仅只这么一天,不但轰动了史庄镇的村民,对获嘉县打“文化品牌”的施政方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极具现实效应。那天有近千人到场,一片沸腾景象。
蔚华作为中华甯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将当仁不让地作一全面报道。可惜由于体力不支,无法一气呵成,请大家耐心等待,让我慢慢铺开花絮,娓娓道来,讲述绝对真实的故事。
报道之一:老甯首登官方文件
报道之二:篆甯宏钟一鸣惊人
报道之三:祭祀仪式土洋结合
报道之四:甯氏六大文化遗产
报道之五:风水宝地文化品牌
报道之六:获嘉甯裔浮出水面
报道之七:获嘉之行初识宗亲
报道之八:人头如海心情如潮
报道之九:百代过客重返故里
报道之十:风雨沧桑再铸辉煌
报道之一:老甯首登官方文件
我于3月28日中午到达郑州机场,获嘉县政府的接机人员,举的是“甯氏宗亲”的牌子,报到时拿到的“出席证”是篆体“甯”的标志,见到《活动指南》的文件也是用的“甯”。
啊!甯氏宗亲要记住,这个老字号的“甯”,是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上。我们由衷地感谢获嘉政府,为我们恢复“甯”姓,启动了最基础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出席证”需要做成双面,否则人在活动过程中,它常会翻向另一白板,拍摄的照片累见如此,留有遗憾。
![]() ![]() |
报道之二:篆甯宏钟一鸣惊人
每人胸前挂着的那个“篆体甯”,形状有如远古宏钟,它一鸣惊人,钟声悠远。
这次就是由“甯氏中心”发出倡议,敲响了这座古老的宏钟,在很短时间内,集结了近300族人,聚首于祖根地共襄祭祀大典。
全国35个省市区,除西藏、宁夏、内蒙三区外,全都到齐了。参会人数,由原计划的100人,一增再增,带去的300份《会刊》不够分配;全县几大宾馆爆满,我和宁倩、牡丹燕、观莲四人,只好拼床睡一间。
由于西藏事件刚过不久,地方政府格外警惕,配备的“保卫组”很到位。我们的大队伍出发,总有警车开道,我还坐过两次警车(接送机场)。
报道之三:祭祀仪式土洋结合
现行祭祀仪式,有公祭和民祭二种。公祭如国家领导人祭老前辈,列长队缓缓前行,至灵柩前默哀或三鞠躬,没有祭品和鞭炮,只有哀乐和花圈。
这次的甯氏祭祀,以民祭为主,公祭为辅。祭品有:小全羊、全乳猪、全鸡、全鸭,五谷杂粮,食品、水果、白酒,以及黄表、花蓝和花圈,放鞭炮和二踢响。因无专业乐队,改用农村高音喇叭,传播效果更好。
主祭长春,副祭自衡、太保,祭文光涛 ,司仪镇河,参祭人员列队呈方阵。只有主副祭“三扣首”,其他都行三鞠躬礼。
简化程序如下:
(1)盥洗:主副祭象征性地洗脸、洗手。
(2)献香:烧高香九炷,主副祭各执三炷。
(3)拜祖:按司仪口令“三叩首”,跪拜磕头。
(4)奠酒:各执白酒一瓶,划弧灌地浇完为止。
(5)祭文:由光涛诵读《祭祖文》,然后焚化。
(6)焚化:由主副祭焚烧金钱纸及《祭祖文》。
(7)礼成:按司仪口令,全体三鞠躬,大典结束。
注:原定播放光盘音乐《追思曲》,因音响不配套,改用地方戏曲选段。牡丹燕觉得很遗憾,我说始祖本是河南人,肯定爱听豫剧,不懂什么莫扎特。
![]() ![]() |
报道之四:甯氏六大文化遗产
“甯”字的笔划结构,就是“用心戴冠”,其文化特征体现在“认真做人”的甯氏精神。这次研讨会,虽然仍是“炒冷饭”(无新意,无修正),且给我们的发言权不足一成。但我还是拮取其精华,为吾甯所用。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甯氏文化的优秀内含,可用16字为概括,统称“甯氏六大文化遗产”:正统、贵责、尚智、自强、勤奋、严政。
一、正统:根系中原的黄帝之族。源出姬姓,祖地获嘉,正统正宗。其祖根族系,确立为:黄帝...帝喾...文王—康叔...武公—季亹。
二、贵责:戍边守土的护国之情。每到一地,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隋唐有岭南族系甯逵之后,世袭剌史,长达百年;明清有甯从道镇守天津卫,开发海河;安徽有颍州八大家之一和甯半城之说;辽南有甯九德闯关东之后,成为名门望族,形成极具特色的满汉文化交融现象。
三、尚智:大智大愚的处事之道。《左传》等典籍载有甯氏名人事迹,如“大智若愚”、“同仇敌忾”等成语,都是源于甯俞(武子)。
四、自强:不甘沉沦的脱颖之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甯戚,他以饭牛讴歌之计,自荐为官,成为霸首齐桓公智囊团重量级人物之一。
五、勤奋:刻苦好学的成才之路。如战国时期的甯越,原为中牟农民,后成周威王之师。
六、严正:不畏权贵的治吏之干。有西汉酷吏甯成,唐代谏议大夫甯原悌(后者为蔚华添加),等等。
![]() ![]() |
![]() ![]() |
报道之五:风水宝地文化品牌
长占是“甯氏万里寻根第一人”,我第一个想见到的就是他,我俩谈起对始祖墓的认识,没想到一拍即合,所见略同。他先后五次来获嘉,与官方、民间有过多次接触,他深入实际,我从理论佐证,欣然达成共识(留后另论)。
获嘉县的土地一马平川,广袤无垠的麦地,有绿色透明之感,让人联想到“古甯邑为田猎区甯地,夏商周名甯邑。”原张巨乡李村,现称史庄镇李村,隶属升级,道路随即扩宽,直通季亹墓的支线优先修好,路口竖着《季亹墓规划示意图》。
获嘉县是文物之乡,古代遗存较多,以文化资源而言,继武王庙、文王冢、齐州城之后,即将开发甯邑季亹墓。对于甯邑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人已从事研究近20年,老一辈研究会主任已退休。
当地村民并不贫穷,村落外观还算整齐,赶来围观盛典的人很多,其中有七八旬老翁。从他们口中得知,先辈老人曾把甯家坟当风水宝地,解放前村里闹疟疾,无钱医治,有人跑到甯家坟睡一觉就好了,於此传开来。但近几十年来淡薄了,好在墓的主体基本完整。
李村有个“齐州麦仁厂”,厂长刘忠于送我们每人一包“麦仁米”,我当时并没在意。回家熬成粥,就像珍珠奶茶,口感也不错,最主要它属保健食品,我的早餐本来就是吃麦片。这种绿色食品,只要选好地点,有人作代理,就会很快打开销路。
![]() ![]() |
报道之六:获嘉甯裔浮出水面
获嘉县唯一的甯氏族人,终于浮出水面,汇入族群,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吧。这家人的经历颇为周折,甚至有些传奇。
今年63岁的甯规忠,祖籍湖南衡阳,父亲于1949年随军去台湾,母亲去世时年幼,被送入孤儿院。13岁由徐姓人家收养,1962年迁居河南获嘉,徐奶奶至今健在。
改革开放后,规忠父亲从台湾回来认亲,1992年恢复“甯”姓。台湾继母过世,父亲回家养老,1997年82岁时病逝于获嘉,现台湾有一异母弟,常有联系。
曾有海外甯氏回获嘉寻根,无为而返。从此,他们怕给政府造成负面影响,极为低调。直到三儿顺国,任农机厂厂长出效益,又是台属,才于两年前当上县政协委员,并一直参与始祖墓的修缮工作。
规忠家住获嘉县北的位庄乡大位庄村,离县城很近距始祖墓较远。他有三儿两女,长子40岁,在太原务工,二儿以务农为主,三儿媳郑州大学毕业(其子8岁)。
湖南老家还有亲妹和叔叔,五年前发放《三阳九修族谱》,他亲自回去领取,交了一千元,带回一大袋。30号那天宴会,乔生碰巧与他们同桌,原来还是同一祖宗,当场在族谱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好高兴啊!
另:祭祖大典时,有红衣母子突然冲到前排,手捧香烛跪拜磕头,让我好生惊奇,但没顾得细看。这是一个“谜”,请站前排中间的宗亲予以佐证,她就跪在你们脚下,切切!!
关于老墓碑在文革中丢失一事,规忠老汉说不清,国顺则估计是老乡拿去做宅基了,姑且留下一个悬念。
![]() ![]() |
又讯:宁继富,祖籍洛阳,家居获嘉,2003-6-16在宗亲网发帖,原文如下:
http://www.ningcn.com/bbs/topic.asp?topic_id=1558&forum_id=5
那是一个旅游年,主题是"寻根游",一帮海外宁氏拖家带口来到获加,通过县政协要求寻访宁氏发源,要在老家祭祖,并有意在宁氏发源地投资。
县委、县府、政协对这事很重视,通过公安和邮政查到县里唯一的一家宁氏(也就是我家),打电话把我爸宁建水叫了去,要他如是说。但我爸是个老实人,还是没说祖祖辈辈都是获加人(即宁氏正根),我家是从洛阳迁来获嘉的,于是县里的引进外资,尤其是引进宁资就黄了。
蔚华按:以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为起点,通过93—96年连续系列主题的建设与宣传,形成1997“中国旅游年”。继富所指应是1997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