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姓来源于黄帝
http://www.ningcn.com 2003/5/22
明顾炎武《日知录·姓》中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妫,虞姓,出颛顼,封于陈。姒,夏姓,出颛顼,封于杞、鄫、越(《传》云,沈姒蓐黄,春秋时无考)。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小戎,亦子姓。)姬,周姓,出黄帝,封于管、蔡、郕、霍、鲁、卫、毛、■、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吴、虞、虢、郑、燕、魏、芮、彤、荀、贾、耿、滑、焦、杨、密、隋、巴诸国(骊戎、大戎皆姬姓)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自太皞。秦、赵、梁、徐、郯、江、黄、葛、麇、嬴姓也,自少皞。莒,己姓;薛,任姓(左)隐十一年《疏》引《世本》,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皆任姓);南燕,姞姓也,自黄帝(密须亦姞姓。《国语》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封国在周世无考)。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权,羊姓;邾、郳、曹姓;鄅、偪、阳,妘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国语》又有彭、秃、斟三姓,在周世无考)。齐、申、吕、许、纪、州、向,姜姓也,自炎帝(又有姜戎)。蓼、六、舒、舒鸠,偃姓也,自咎繇。胡、归姓;邓,曼姓;罗,熊姓;狄,隗姓;鄋瞒,漆姓;阴戎,允姓,六者不详其所出(《国语》以莒为曹姓、越为芊姓,与此异)。略举一二论之,则今之孟氏、季氏、孙氏、甯氏、游氏、丰氏,皆姬;陈氏、田氏,皆妫;华氏、向氏、乐氏、鱼氏,皆子;崔氏、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芊。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 注:中国历史中的“先秦段”,其不同于其后诸段之处甚多,但最特征性的地方在于血缘贵族是整个社会的主宰集团。血缘贵族之外,还有自由民、半自由民、奴隶(家内奴隶与生产奴隶),这些人统叫“庶民”。庶民,只有本人的名字,不带“姓”和“氏”。只有血缘贵族才有姓、氏标志,而“姓”和“氏”二者间还有很大的区别。“姓”,是贵族的血缘标志,标志出自“五帝”传统中的哪个血缘家族。“氏”不是自然传统而是人为后果的标志,标志此人的祖或父曾做何官、封在何邑、死后得了什么美称,等等。似乎带有一种“亮牌子”的含意,所以男子都有“氏”。并且,这种“氏”不是自取的、自命的,而是由分封国家的国君(诸侯级)赐给。“姓”的标志,只在妇女身上保留,“姓”字之外,习惯还另有一字,未出嫁者以在娘家家中的排行标志,出嫁给国君的以国名标志,嫁给大夫的以大夫的“氏”或“谥”标志。春秋、战国时候,人们的“姓”、“氏”身份标志,就是如此复杂。不掌握这些复杂特点,譬如读《左传》《国语》就会有很大困难。 志强按:从以上的原文及注解可以看出宁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从姓氏的来源来看,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主线:黄帝 - 姬 - 宁
原作者:甯志强
来 源:
共有395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