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料 | 甯氏源流| 宗亲功德| 甯氏名人| 甯氏文采| 研究文摘| 甯氏家谱| 甯氏祖墓| 史海钩沉| 甯氏动态| 地方联谊|
双击滚屏  关闭窗口
|  研究文摘>>甯姓研究>>甯戚与平度
甯戚与平度
http://www.ningcn.com  2005/9/30  


    
  甯戚,春秋时齐国大夫。关于其籍贯说法不一,道光《平度州志》认为:“宁戚,莱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管子》、《吕氏春秋》、《史记》则认为:“宁戚,卫人(今河南境内)。不管怎样,综观宁戚生前的事功和他身后的归宿,都和以后的平度密切相关,他也因此成为平度历史上第一位名人。

  宁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齐桓公和管仲,才被齐桓公举火授爵,拜为大夫,后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一跃而为“春秋五霸”之首。

  实际上,宁戚得遇齐桓公和管仲,很有点毛遂自荐的味道。明末冯梦龙和清代蔡元放所著的《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中说:有一次,管仲和爱妾婧出行,走到猱山脚下,遇到一个身穿粗布褐衣的男子,手拍牛角,面对青山,独自一人高唱《浩浩白水》。开始管仲只是觉得奇,并没有太注意,倒是管仲的爱妾婧聪明,给管仲提了个醒,婧说:“古有白水之诗,诗云:‘浩浩白水,绦馅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很有学问,是想做官,成就事业。”管仲大悟,连忙下车与宁戚攀谈起来,发现宁戚果然是谈吐不凡,英华过人,乃当世有用之才。于是修书一封,把他举荐给齐桓公,并安排宁戚与齐桓公相见,这才有了宁戚饭牛而歌,知遇齐桓公的故事,成为后人欣羡传颂的佳话。至于当年宁戚究竟唱的什么歌,见于现存古籍的有多种说法。《东周列国志》中的唱词是:“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干。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这一种说法流传最广。此外,汉代学者刘向《新序》中说是“击牛角,疾商歌”还有人认为“宁戚饭牛,击车辐而歌《硕鼠》”不管哪一种说法,宁戚饭牛而歌,得齐桓公发现并重用,成就了一番事功倒是真的。

  宁戚仕齐四十年,官至大司田,工作可谓是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从而被齐桓公誉为“齐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就连管仲也对其极为器重和佩服。现举几例佐之。一是他凭借一身胆魄和浩然正气,只身入宋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和雄辩之才,说服宋公,不战而胜宋国,使宋国归于齐国麾下,初次使齐国朝野对其刮目相看。二是他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推广使用铁铧犁,结束了齐国木犁人耕时代,进入铁犁牛耕时期,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管仲制定的相地衰征大计,使齐国农业连年大丰收。他上任大司田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管仲的相地衰征政策进行补充修正,在荣辱柱上重新颁布;另一件是严惩大奴隶主伯氏抗税不交,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四是他心系百姓,生活简朴。身为大司田,他上求乞于天地风雨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间,齐国的庄稼地里,到处是他的身影。他谢绝了齐桓公和管仲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和周围百姓的茅舍一模一样。五是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外出伐山戎,讨蛮楚,镇西狄,威东夷的时候,总是将国政委于宁戚,而宁戚总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齐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带兵打仗的后顾之忧。无怪乎宁戚死后,管仲就像是塌了半边天,痛惜得整日恍惚,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宁戚的《浩浩白水》。

  宁戚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历代文人墨客对其称颂颇多。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中写道:“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宁戚的识才用才。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歌》第七首中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白石烂”就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叩牛角而歌时的歌词。《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对宁戚饭牛叩角而歌更是作了生动的记述。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宁戚相牛。人们往往对伯乐相马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对宁戚相牛的故事知之甚少。实际上,由于长期管理农事,宁戚著有《相牛经》一卷,后传给了百里奚,而使穷百里秦国饲牛拜相。应该说,宁戚对牛是情有独钟的,他喂过牛,仕齐后又大力推行牛耕代替人耕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他以《饭牛歌》说齐桓公,其中就有“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的词句。农谚讲:“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大牲畜要在夜里添刍料,宁戚的歌反映了齐地所积累的养牛经验。我们不妨进一步推断,齐国丰富的养牛经验,带动了养牛业的发展。战国时,齐将田单被困在即墨(今平度东南),竟能在久困的城内收得千余头牛,以火牛阵打破燕军,足见当时平度养牛业的发达,这当然与宁戚传下来的养牛经是分不开的。

  据《管子》记载,宁戚在齐国的活动多在齐国的东部。如齐桓公和管仲为解决商贾放债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调查研究,派到东方的就是宁戚,他当时很可能是分管齐国东部地区政务的。他长期在胶水一带组织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使得莱国百姓纷纷来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宁戚因此深受胶水以东百姓的爱戴,所以宁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而不归葬临淄,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宁戚的墓称为宁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15米,直径70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冢的周围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冢东、冢前和冢西。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年,宁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作者:徐明堂 陶瑞法 苏卫花 来 源: 感谢西大甯鹏飞宗亲提供!
共有411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重要声明】
  本站所有文字、图像等资料,其版权属作者及本站共同所有。赢利性媒体如要转载本站内容,必须得到作者及本站许可;非赢利性媒体如要转载本站内容,必须在所转载的文章内注明“转载自甯氏全球宗亲网 www.ningcn.com”。



电子邮箱:
甯氏全球宗亲网 版权所有Ning’s Clan Sodality of China @2003

Powered by mingb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63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