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料 | 甯氏源流| 宗亲功德| 甯氏名人| 甯氏文采| 研究文摘| 甯氏家谱| 甯氏祖墓| 史海钩沉| 甯氏动态| 地方联谊|
双击滚屏  关闭窗口
|  甯氏名人>>人物专稿>>远祖甯戚仕齐传略
远祖甯戚仕齐传略
http://www.ningcn.com  2005/10/28  


    
  1995年山东出版《管子传》,作者高连欣,是淄博市文联主席,他对临淄县志及齐史颇有研究。该书大量涉及甯戚事迹,甯戚是甯氏“齐望郡”始祖,他所缔造的“齐郡家声”已远播天下。为了充实甯氏宗族史的研究,笔者阅读多篇参考文献,汇集有关资料编撰此文,提供甯氏宗亲研究参考。

  一.管仲路遇知音

  管仲,名夷吾,公元前725年生于颍上(皖北),家境贫寒,与鲍叔牙协手经商,走遍中原,28岁成为齐国公子子纠之师。公元前685年,子纠弟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管仲为大夫,因辅佐桓公有功,成为相国,尊称“仲父”。

  公元前680年,因宋国背盟“北杏”之约,齐桓公联合陈、曹伐宋,派管仲率兵先行,他统帅大军跟进,相约在商丘集合。

  管仲车队行至峱山脚下,见一牧牛人扣角高歌:“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管仲听出此人不凡,便赏赐酒肉,那人将酒洒于地,说“浩浩乎白水哪!”管仲揣度,此人有学问,是想当官,谢绝美酒,是想见面,便命车队就地稍息。

  牧夫走过来问道:“车上坐的可是齐相管仲?听说管相国礼贤下士,有谦谦君子之风,今日居高临下,矜持傲慢,让人大失所望。”管仲一惊,肃容询问姓名,牧夫答:“卫国山野草民,贱名甯戚。”

  当管仲赞扬他的歌声时,甯戚一吐为快,说:“甯戚乃在野之人,走过不少地方,早闻齐国声名日隆,日后称霸当属必然。相国乃天地造化之人,可惜独木难支,曲高和寡,难以左右逢源。”管仲叹道:“先生所言甚是,可要寻求知音,谈何容易!”

  甯戚娓娓道来:“伊尹出身卑微,辅佐商汤建国;太公望出身贫寒,辅佐周武王统一天下。山野之中,也有贤才,王侯将相甯有种乎?”接着又说:“甯戚高唱浩浩白水,是仿效游水之鱼,如今鱼置于土,才长歌当哭。如若相国有滔滔之水,甯戚想游弋其中,上可佐相国纵横天地之间,下可为齐国播种五谷杂粮。故自荐于相国,不知是否痴人说梦?”

  管仲细看甯戚,虽清瘦单薄,却气宇轩昂,十分赏识,便回应道:“看你谈吐不凡,英华过人,当推荐于君上。”便当即修书一封,说道:“管仲军务急忙,不能当面荐举,两天后君上率军前来,必经此地,先生呈上此信,可获重用。”

  甯戚揖礼接过书信,管仲战车渐行渐远,三次回头招手,甯戚惊喜交加,热泪夺眶而出。

  二.甯戚择君仕齐

  甯戚,春秋时期卫国人,约公元前701年生于卫地,从小好学上进,勤于思考,年少胸怀大志。从十几岁开始为牛商挽车,跟随牛贩周游四方,有心考察诸侯列国,转遍中原大地。他认定,要想施展治国安邦的抱负,必须投奔一位开明贤君。可是,祖籍卫惠公平庸,统治30多年无建树;卫懿公继位后,只知吃喝玩乐,沉湎于养鹤,更是无望,只得无奈叹息。

  几年后,甯戚得知齐桓公开明大度,且有名将管仲作相国,特别是从“北杏之会”到“柯地之盟”,齐桓公名声大震,国威日高,他决心要到齐国去干一番事业。甯戚跟随牛商车队来到齐国都城临淄,精心安排与管仲相见,居然成功,皇天不负有心人。

  两天后,甯戚终于等到齐军到来,只见旌旗招展,绣带飘摇,盾牌滚滚,戟矛如林,战车如云,卷起尘土遮天蔽日。当他看到一面绣着“方伯”的大黄旗时,便拍着牛角高唱“商”歌:“沧浪之水白石灿,有条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清朝饭牛直到晚,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听着不顺耳,命侍卫把他叫来,生气地说:“你一介牧夫,怎敢唱歌讥讽时政?”甯戚笑道:“我唱的是山歌,何以讥讽时政?”桓公说:“当今太平盛世,天子英明,百姓安乐;寡人身为盟主,战必胜,攻必克,尧舜也不过如此!”

  甯戚回道:“堂堂大国之君,目光何以如此短浅?小人虽为山村野民,却也知尧舜盛世,百官廉正,诸侯宾服,天下安定,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国泰民康,不愧为太平景象。可如今,王室衰微,纲纪不振,教化不行,风气败坏。君上虽想一统诸侯,但北杏之会宋桓公背盟而逃,柯地之盟又受鲁将曹沫劫持,中原各国兵戈不息,戎狄侵扰不断,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君上却说是‘太平盛世’、‘尧日舜天’,岂不令有识之士齿寒?”

  桓公越听越气,大军出征遇此丧门星,十分恼火,厉声喝道:“大胆匹夫,竟敢出言不逊,拉下去斩了!”武士蜂拥而上,捆绑甯戚。甯戚面不改色,仰天大笑道:“好啊,昔日夏桀无道,杀了龙逢;殷纣无道,杀了比干;今日齐侯杀甯戚,可谓鼎足而三。我甯戚可以同那两位贤人并列,成为第三位贤人啦!”说着,头也不回,迈开大步往前走。

  大夫隰朋来到桓公车前,小声说道:“君上,臣看此人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并非等闲之辈,虽直言得罪,应予赦免。”桓公刚听甯戚之说,已有所思,此人颇有刚直不阿之气,便转怒为笑道:“好,今天是个吉祥日子,寡人就赦免他不敬之罪,松绑!”并重新打量他一番,说道:“寡人跟你开个玩笑,想试试你的胆略,很好,不愧为一名壮士。”

  甯戚立马取出管仲荐书,双手呈递桓公,桓公展读道:“臣奉命出师,行至峱山,遇卫人甯戚。此人不是一般牧夫,而是当世有用之才,君上宜留以自辅,若弃之而被他国所用,则齐悔之莫及矣!”读罢荐书,桓公笑道:“仲父慧眼识英才,所荐果然不错。既然有仲父荐书,为何不先呈上来?”

  甯戚心有成竹地说道:“当今之世,群雄并起,列国纷争,不但君要择臣,臣也要择君。君上如果喜听谄媚之言,厌恶直言相谏,那草民甯愿死在刀斧之下,也不会取出荐书。”桓公道:“这么说,你还是相信寡人了?”

  甯戚诚恳地说:“过去,君上能弃“一箭之仇”,如此信用仲父;今日又被草民激怒,仍然宽大为怀,真不愧为一代明君!草民甘愿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桓公大喜,道:“请与隰朋大夫同车,随寡人伐宋。”

  三.桓公举火授爵

  齐军宿营了,桓公换上君服,说要拜甯戚为大夫!大臣竖貂直摇头:“君上,一个山野草民,怎能一跃而为大夫?”桓公认真地说:“大才不可小用,何况还有仲父荐书。”开方道:“臣在卫国时,从未听说甯戚其人,他是无名之辈。齐离卫不远五百里,可派人去打听一下。”

  桓公坚定地说:“还打听什么?有雄才大略之人,一般不拘小节,难免有些毛病,如果访查出来,想用觉着不放心,不用又未免可惜。寡人主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竖貂立即奉承道:“君上如此贤明,真是臣们的福气。”接着,其它大臣鱼贯进入桓公大帐,帐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桓公朗声道:“众位大夫,今日行军路上,寡人遇卫人甯戚。此人胆魄过人,才识超群,仲父也修书举荐,现寡人决定,拜甯戚为大夫。”此时,有人附和“恭喜君上又添臂助!”另一些人也觉得,甯戚确实非同凡响,是位刚直壮士,应当重用。桓公大声发号施令:“排班奏乐,宣甯戚进帐!”群臣分列两班,国乐顿起。

  甯戚一身布衣在外候宣,此时走进大帐,叩见桓公。桓公对甯戚说:“寡人拜你为大夫,望你同心协力,辅助仲父,早成霸业。”甯戚叩拜道:“谢君上知遇之恩!”随后,侍卫引他进入侧帐,更衣,换着官服行头。

  人是衣裳马是鞍,当甯戚穿戴全套大夫服饰时,立即判若两人,英气勃勃,光彩四溢。桓公大声道:“甯戚大夫,寡人今日举火授爵,望臣忠心不二,效力大齐。”甯戚跪拜:“臣将万死不辞!”

  四.甯戚献计言和

  齐桓公率大军来到宋国边界,管仲在路边迎候,陈、曹军队亦已到达。桓公招呼甯戚拜见仲父,管仲笑道:“主公善于用人,管仲甚感欣慰。望甯戚大夫大展雄才,为君上早建功勋。”甯戚真诚地说:“仲父教诲,永志不忘。”

  齐桓公召集众臣共议军情。他宣告:“周天子派单子蔑为使者,令寡人与陈、曹二君率师伐宋,需商万全之策。”陈宣公道:“请盟主发令,杵臼唯命是从。”管仲注目甯戚,甯戚会意,说道:“仲父主张尊天子而令诸侯,称霸不用兵车。依臣之见,暂且不必进兵,采用以德取胜。”

  竖貂说:“如何以德取胜,倒要听听甯大夫高见。”甯戚面对桓公道:“宋国背盟而逃,是他们理屈,我们理直。但宋是大国,一旦背城一战,难免伤亡重大,不如派遣能言善辩之人,说服宋国前来请罪订盟,双方免动干戈,这是上策。”

  桓公问陈、曹二君意下如何?二君点头“此计甚好。”竖貂反诘:“计是好计,谁能去说降宋国呢?”开方也说:“甯戚大夫献好计,想必已经成竹在胸。”甯戚说:“臣虽不才,但愿前往宋国,说服宋公前来订盟。”桓公即命甯戚为使者,前往宋国劝降。

  五.唇枪舌剑劝降

  宋桓公得知,齐桓公以周天子名义,会合陈、曹两国前来讨伐,急忙商议对策。大臣有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宋公一时难以拍板。正焦急时,相国戴叔皮上殿来:“禀君上,齐国派使者来,军队离城二十里。”

  宋公不解地问:“大军不动,只派使者,是何用意?”戴道:“必是前来游说,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我堂堂宋国出城投降。”宋公又问:“齐使是何人?”答道:“姓名甯戚,是个村野牧夫,刚由管仲推荐为大夫。”

  宋公问:“寡人应如何对付他?”戴回道:“主公把他召来,故意冷落,看他如何动作。若出言不当,臣举绅带为号,令兵士将他拿下,齐国劝降之计便破产了。”宋公道:“好,依计而行,武士伺候。”八名武士手持戈矛,分列两旁,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宋公端坐殿上,戴立于一侧,传“带齐使上殿!”甯戚宽袍大带,昂然而入,对执戈武士不屑一顾,旁若无人地上前停步,对着宋公俯首长揖道:“齐国使者甯戚,参见宋国国君。”

  宋公表情僵冷,不动声色,戴挂着冷笑。甯戚视此,直身垂下双臂,仰望殿顶,突然大声喊道:“危哉危哉!宋国大难临头啦!”宋公顿现震惊之色,戴的冷笑也立即消失。

  宋公道:“我堂堂宋国,兵精粮足,寡人居上公之位,在各诸侯之上,危险从何而来?”甯戚平视宋公,问道:“君上自以为比周公如何?”宋公道:“周公乃圣人也,寡人怎敢与周公相比?”

  甯戚道:“周公正当周朝鼎盛时期,天下太平四海安定,尚且能够吐哺握发,接纳天下贤士。而君上你所处之境地,外有群雄并起,你争我斗,内部乱相叠变,两任国君被弑,人心惶惶。即使你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犹恐有识之士,未必为宋效力;你蔑视贤良,怠慢来客,纵有治国良策,爱君之忠言,君上能听得到吗?长此以往,宋国难道不会危险吗?”

  宋公听了此番言语,渐由震惊而变得严肃,不知不觉站起身来,戴见势不妙,赶紧举起身上绅带。宋公故作不见,对甯戚作揖道:“寡人即位以来,从未听过君子的教诲,刚才多有怠慢,失礼之处,望先生见谅。”

  戴连声咳嗽,绅带频举,宋公仍故作不见,挥手令武士退下,戴无可奈何,放下绅带,尴尬地站在那里。宋公诚恳地道:“先生大才,必有良谋,望予赐教。”

  甯戚面对宋公,侃侃而谈:“如今王室衰微,天子失权,诸侯离心离德,君臣伦理颠倒,弑君篡位之事时有发生。我齐国国君不忍天下大乱,才恭请王命,与各国诸侯会盟。“北杏会盟”确定了宋国的君主地位,但君上却弃会而逃,等于否定了“北杏”,也就否定了君上的国君之位。现在天子震怒,派遣王室大臣与各国诸侯前来讨伐,可谓义正严词,师出有名,不用交兵,胜败之数已可判定。”

  宋公诚惶诚恐地说:“先生所言极是,寡人一时失策,铸成大错,现该如何是好?”甯戚道:“依臣之见,不如备办进见之礼,与齐会盟。这样做,既不失对天子应有的礼节,又与盟主交好,不必兴师动众,宋国安如泰山,君上之位也有保障。”

  宋公点头称道:“先生此计甚好,不过,齐国大兵压境,胜券在握,能受寡人之礼而与宋国修好吗?”甯戚笑道:“君上大可不必顾虑,齐侯宽宏大量,不念旧隙,曾有曹沫剑劫齐侯,齐侯却赦他无罪,且归还沦阳之田。今君上既有诚意修好,齐侯怎会不答应?”

  宋公又问道:“那么,应该带些什么作为进见之礼呢?”甯戚道:“齐国旨在与邻国交好,并不贪图礼品,礼轻情重,贵在真诚。”至此,宋公愁云飞散,高兴地说:“就按先生说的办,寡人立即派遣使者,跟随前往,向齐侯谢罪,请求再订盟约。”

  六.宋公请罪甯戚建功

  甯戚去宋国劝降,桓公难免有些担心,管仲却胸有成竹,深信此行定然不负使命,桓公表示,若能成功,定当重加赏赐。是时,甯戚引宋使来到帐外候宣,桓公大喜,赞扬“仲父慧眼识英雄”,管仲回敬“没有主公的英明决断,就没有此时的甯戚大夫”。

  宋使进帐叩见桓公,呈递宋公国书一封,桓公展读:“御说叩拜齐贤侯殿下:孤一时失计,北杏之会铸成大错,致使齐侯率王师、曹、陈之军兴师问罪。孤知罪,今派人献上白玉五十,黄金千镒,请予笑纳,御说请求重新合盟,听从齐侯调遣。”

  桓公和颜悦色,对宋使说:“讨伐宋国是奉天子之命,寡人哪敢自主妄为!请你转告宋公,所献金玉,寡人转呈天子,并转达宋公加盟之意。一个月后,请宋公赴鄄会盟。”

  时届,中原诸侯强国会盟于鄄,齐桓公“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至此业已形成。

  甯戚伐宋载誉归来,名声大震,管仲安排为他营造府第。但甯戚只把器重作为鞭策动力,他要在齐国成就一番大业,下一步当是发展农业,这是他一生的夙愿。他深知管仲倡导的改革大计,也明白仲父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他将不负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大司农,属重要职位,甯戚为能胜任这一高职,拟考察齐国的农业,得到管仲的赞赏和支持,发给他金牌通行证,配备两辆新车和十名侍从,甯戚只选两名随从,坚持步行踏勘。他走遍了齐国各地,经过实地勘测和深入调研,已取得大量一手资料,简册记录成果丰硕。

  七.甯戚升任大司农

  甯戚以他的智勇和雄辩,说服一贯傲慢无礼的宋桓公,深得管仲钦佩。他俩在治国方面,观点一致,所见略同,且配合默契,喻为“你是堤,我是岸”。但管仲有感某些方面自叹弗如,决心向桓公提出,让他出任大司农职务。不仅如此,甯戚后来还成为春秋“四大辩士”之一。

  甯戚从民间野外考察归来,管仲设家宴接风洗尘,大行官隰朋作陪。甯戚府第早已建成,却尚未住进。管仲之家陈设豪华,有照壁、反坫等奢品,甯戚认为无可非议,君子各有所好,不必拘泥。酒席之间,三人笑谈国是,气氛融洽,十分投机。

  管仲举起酒爵,诚言道:“峱山脚下闻歌声,心中即已引为知己,主公举火授爵,你我千里有缘,三生有幸。”甯戚感激地说:“从一名贩牛徒,变为齐大夫,世人说是吉星高照,其实,不遇仲父,哪有今日甯戚。”隰朋则说:“甯大夫确实吉星高照,我跟随仲父多年,从未受过如此礼遇。”

  甯戚叙说正事:“通过这次勘察,收获颇丰,仲父的‘相地衰征’之策,大得农人拥护,定能全面推行。”他建议:“大齐冶铁业发达,应以铁犁代替木犁,以牛耕代替人耕。我已订制铁铧犁,买回良种耕牛,可先通过耕田比赛,再行推广应用。”尔后,安排在临淄城郊试赛,得出可喜成果:耕田速度快一倍,犁翻土层也深一倍,众人拍手称快。

  管仲拜见桓公,开言道:“主公慧眼识英才,举火授爵甯戚,使他一身胆魄。士为知己者死,若无主公知遇之恩,甯戚胆魄从何而来?”桓公喜悦地说:“甯戚确实卓尔不群。匡世之才,未必都在宫廷府第,草莽之中也卧虎藏龙。”

  管仲趁机进言:“如今诸侯从盟,时局安定,正是治理内政之大好时机,齐国只有富足强盛,霸主地位方可旷日持久。当前,主公颁布的‘三其国而五其鄙’、官山海大计、内政而寄军令、四民分处及农商并重等,均已初见成效,唯有“相地衰征”大计,尚未很好推行。”

  管仲把甯戚的农业计策禀报桓公,推荐他为大农司,桓公当即表示同意,并在排除异议阻力之后,上朝宣布:“寡人之计在于富国强兵,一匡天下。甯戚大夫乃匡世英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又精通五谷桑麻,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寡人任命甯戚为大司农,特此颁旨。”

  八.甯戚与风水宝地

  甯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相地衰征”大计,使齐国的农业得以空前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连年丰收景象,黎民百姓有口皆碑,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大齐正当国泰民安。

  甯戚在齐国东部胶水一带,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农耕,推广养牛,取得丰硕成果。这里是他倾注心血的耕耘之地,他对这片热土怀有深情,故死后葬于平度之东,乃至有人说他是菜棠邑人,故址在今平度市门村镇唐田村,这都是后话了。

  甯戚仕齐多年来,尽管桓公与管仲奉天子之命,南征北战,九合诸侯。但主公毫无后顾之忧,甯戚一贯治国有方,管仲不时地向桓公宣扬其事。桓公也深知此乃齐国栋梁,君臣楷模,他兢兢业业,为大齐鞠躬尽瘁,定当给予隆重礼遇,以彰其功。

  齐国以其霸势,多次助周王室平乱,屡建功勋,周天子欲赐胙于齐桓公。齐国借此良机,大合诸侯,彰显其功,以求流芳百世。庆典选在风水宝地葵丘举行,当桓公欲派甯戚修建葵丘会场时,方知他已卧病在家。

  桓公一惊:“哦?甯戚爱卿为国效力,不分昼夜,染恙在身,寡人当去探望。”桓公与管仲直奔其住处,他郑重地当众宣告:“齐国五谷丰登,畜牧兴旺,乃大司农执政有方所致。昔日寡人曾许诺言,欲犒赏甯戚大夫,今日兑现:特赏白璧百双,黄金百斤,华绢百丈,以营造馆舍,赏美女佳人十名,填充后室。自即日起,寡人拜甯戚为“上大夫”,以彰其功,树其楷模。”

  甯戚真诚地说道:“昔日甯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跟着牛贩子从卫国来到齐国,幸遇主公、仲父知遇之恩,才使甯戚贵临大夫之列。臣身为大司农,理当尽职尽责,为主公分忧,为仲父解难,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为此,主公加封微臣功名利禄,微臣实不敢当也。”

  桓公想了想,说:“甯戚爱卿一片忠诚,寡人十分感动,葵丘大会之后,必行大礼赐予龙纹授带,以志爱卿之气节。”

  九.甯戚英年早逝

  公元前651年,周襄王派太宰赐齐桓公胙,桓公与宋、鲁、卫、郑、许、曹等国君,会盟于葵丘隆重庆祝。甯戚认为,这是大齐霸业之顶峰,他要一睹这盛况空前的场面,虽有感身体不适,但也坚持参加庆典大会。

  庆典结束后,大队人马从葵丘赶回临淄,路程800里。时值春夏之交,却银蝶飞舞,天空突降雪花。其时,隰朋前来禀报:“甯戚大夫中途发病,情况紧急!”桓公赶赴甯戚车前,安慰道:“爱卿身体原本有恙,这千里迢迢,气候骤变。。。但不必悲观,大齐有顶好的御医。”接着又念叨说:“寡人要专为爱卿举行大典,赐予龙纹绶带。。。”

  甯戚面容平静,微笑无语,已处弥留之际。管仲背过身去,面对漫天飞雪,泪珠滚滚而落,他仰天长叹:“苍天啊,你是在折管仲手足,在毁齐国霸业啊!”

  桓公也眼含热泪,颤声道:“甯戚爱卿,你先别走!这漫天银蝶就是仪仗,洁白世界且作盛典。寡人赐你龙纹绶带,表彰爱卿对大齐的贡献!”说着,郑重地将绶带披挂在甯戚身上。甯戚安祥地合上双眼,与世长辞。。。。。。

  甯戚与管仲相继去世后,齐桓公痛失双臂,弓折弦断,于管仲卒后两年驾崩。从此,齐国失去霸主地位,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过世了,历史在不断变迁中向前发展。

  甯戚死后葬于胶水之东的马戈庄,已有2660多年历史。冢体高15米,直径70米,座落在一小山顶,墓茔状如丘岭,屹立于葱郁田原之中,遥望可见。清朝时,冢顶有两棵大蟠松,时称“甯冢双松”景点。1984年,该冢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围形成三个自然村,村民多为甯姓,嫡出甯戚“齐郡系”。

  十.传世的《相牛经》

  甯戚卒于公元前651年,时年50岁,仕齐30年,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然而,甯戚与牛的故事,作为历史人物的佳话,被世人广为传颂,尚有《饭牛图》、《扣牛歌》流传至今。正是那忠实的瑞牛,成全了他少年的梦想。

  甯戚著有《相牛经》留于后世,直到四百年后,战国赧王时(前279年),秦率五国破齐攻入临淄,齐将田单被困于即墨,才以“火牛阵破燕”得以复国,也是得益于甯戚的养牛业。

  甯戚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后人歌颂他的诗歌甚多。其歌有:“男儿意气,直冲云霄;壮志未酬,难得消遥;踏破铁鞋,圣贤难求。”楚国诗人屈原,将甯戚辅佐齐桓公,与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其《离骚》句:“吕望之鼓刀兮,遇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李白也引用“甯戚饭牛”典故,有《秋浦歌》句:“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甯戚的《饭牛歌》,更是反复出现于文献典籍之中,为后人所称颂。故有史人曰:世人皆知“伯乐相马”,也知“甯戚相牛。”(附“甯戚冢”照片2张)(甯蔚华  2006.年1月)




甯戚碑


甯戚冢



原作者:甯蔚华 来 源:
共有795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重要声明】
  本站所有文字、图像等资料,其版权属作者及本站共同所有。赢利性媒体如要转载本站内容,必须得到作者及本站许可;非赢利性媒体如要转载本站内容,必须在所转载的文章内注明“转载自甯氏全球宗亲网 www.ningcn.com”。



电子邮箱:
甯氏全球宗亲网 版权所有Ning’s Clan Sodality of China @2003

Powered by mingb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63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