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宁氏源流
http://www.ningcn.com 2009/1/6
自卫国季亹采食于甯邑而得姓,甯氏仕卫十世九卿,后因甯喜在朝专政,引起孙氏不满,献公授意孙氏诛杀甯氏亲信,吾甯子孙从此逃散各地。 山东巨野甯氏,乃甯俞(武子)后裔,菏泽市(古曹州)曾有武子墓祠,市文化局可查历史资料。1994年编修族谱时,有武子83世孙伯彦(存字辈)、84 世孙建华、88世孙如平等参加。三人曾去考查菏泽武子祠,得知已在“文革”中被毁,据当地老人说,前些年还有院墙,而祠碑已被拉到村东修桥。伯彦等随老人到了桥涵,用铁锹挖去周边泥土,经清水冲洗后,尚可确认这是武子祠碑,上面刻有甯武子仕卫之事迹;另外,老家甯寨还保留武子领兵佩带的“顶带”。 元末战乱饥荒,民不聊生,中原百姓纷纷外逃。本族先有69世念恩领众迁往山西洪洞,明洪武年间,又因洪水泛滥,曹州重灾区已无人烟。若干年后,有72世甯乾、73世应申,携老幼从山西返回曹州祖地,因找不到仁厚集的老家了,被分发到巨野县城东北的流口(后称流沟)。 从此,应申公定居巨野大甯庄,流沟另一支迁往小甯庄,其他部分迁往巨野县城西北的姚店、王官屯等地。后来,又有分支外迁江苏沛县、山东微山等地。 现巨野县大甯庄有甯氏八百多人、小甯庄七百多人、流沟四百多人,苏北沛县有甯乾、应申之后代近千人。综合鲁西南及苏北沛县,共约三千人左右。 建国前后,迁离大小甯庄、流沟等地,徙往东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的族人很多,另有80世三支迁往安徽阜阳。 鉴于历史因素等多种缘故,老谱丢失殆尽,1981年重修家谱时,已无根可查。老谱的72、73两世及78世以后都能记清,但74至77世之名讳佚失。 至2007年,山东微山的甯道华宗亲,通过自家老谱的查考,终于找到丢失的四代名讳,以及其它珍贵资料。现巨野县大甯庄之行辈为:“其朝岳存建,知本钦如道,乐元冠麟台,瑞兆承先德,中华庆丰登。”(其中‘存’同‘伯’,‘建’同‘光’) (甯如进供稿)
原作者:甯如进
来 源:
共有437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